ICS 65.150
CCS B 50
3201
南京市 地方标准
DB 3201/T 1130—2022
内陆水域外来入侵鱼类监测技 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inland water invasive alien fish
2022 - 12 - 15发布 2022 - 12 - 18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201/T 1130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
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庆飞、谷孝鸿、刘炜、毛志刚、陈辉辉、 谷先坤、李旭光、 李一凡、訾鑫源。
D B 3 2 0 1
D B 3 2 0 1
DB 3201/T 1130 —2022
1
内陆水域外来入侵鱼类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内陆水域外来入侵鱼类调查、监测、评估、标本制作和数据上报的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河流(含长江)、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的外来入侵鱼类开展调查和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JY 144 鱼解剖浸制标本技术条件(试行)
DB 32/T 3202 湖泊水生态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HJ 710.7 -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内陆水域 inland water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来源: HJ 710.7 -2014,3.1,有修改 ]
外来鱼类 alien fish
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潜在扩散范围以外的鱼类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
括成体、苗种、受精卵或胎体。
外来入侵鱼类 invasive alien fish
在当地的水生态系统中具备生存繁衍能力、 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产或生活造成明显损
害或不利影响的外来鱼类。
入侵水域 invasion water area
有外来入侵鱼类出现的水域。
D B 3 2 0 1
DB 3201/T 1130 —2022
2
潜在入侵水域 potential invasion water area
与入侵水域有自然或者人工的河流、通道相连的另一个水域或集水区。
4 基础信息 调查
监测水域现状
内陆监测水域包括入侵水域和潜在入侵水域。调查监测水域渔业、水系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重点
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经济物种的种类、分布和资源量等。
外来鱼类的引入途径
分析水产养殖、水利工程、增殖放流、慈善放生、航运和自然灾害等自然、经济、社会活动中所有
可能引进外来鱼类的 途径,包括外来鱼类的引种、养殖、进出口贸易等。
外来鱼类的基本信息
分析通过 4.2的各种途径可能引进的外来鱼类名单,收集其生物学特征、经济生态方面的危害及现
有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名称、分类学地位、生长繁殖特性、食性、天敌、原产地、生境、现有和潜
在分布、图片、对生态、经济、人畜健康的危害、现有防控措施、控制成本等。确定该鱼类是否为外来
入侵鱼类,可通过参照《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当地外来入侵鱼类名录和文献记载加以鉴别。
已有的外来鱼类监测和入侵风险评估情况
搜集 4.3中的外来鱼类已有监测和入侵风险评估报告,分析其评估对象、结论、防控建议等信息。
5 明确监测对象
通过对基础信息调查获得的内陆 监测水域背景情况,外来鱼类引入途径、生物学特征和已知危害的
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拟监测的外来入侵鱼类监测清单。
6 监测
入侵水域
6.1.1 监测点确定
根据 HJ 710.7和DB 32/T 3202 要求设置监测点,在外来入侵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可增加
监测点位。
6.1.2 监测周期
一般为 3年~5年一次。针对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鱼类,可根据实际需要缩短监测周期。
6.1.3 监测时间
D B 3 2 0 1
DB3201-T 1130-2022 内陆水域外来入侵鱼类监测技术规程 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4: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