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CCS B 51
连云港市 地方 标准
DB 3207/T 1029—2022
短蛸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eed breeding of Webfoot octopus in
industrial farming ponds
2022 - 12 - 20发布 2023 - 01 - 01实施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207/T 1029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 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渔业技术指导、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海洋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耀森、郑小东、孟凡欣、董志国、孙苗苗、宋新成、姜典航、张昊、王光起、
张庆起、陈百尧、朱骞。
DB 3207/T 1029 —2022
1
短蛸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短蛸亲体 捕获、亲体暂养促熟、 交配、产卵与孵化、苗种培育、商品苗种出池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连云港市短蛸工厂化苗种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短蛸亲体捕获
捕获时间
每年宜在 2 月~ 5 月从海州湾附近海域捕获。
质量要求
选取体色深, 吸盘有力、活力强,体表无损伤,体重宜在 100 g以上的雌雄短蛸作为亲体。
亲体运输
宜采用双层聚乙烯袋加水充氧运输,运输水温 宜为5 ℃~ 15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 2h。
5 亲体暂养促熟
设施
室内水泥池大小宜 10 m2~30 m2,配备保温设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充气系统。池底放置口径
6 cm~8 cm陶罐、海螺壳等构建穴巢,供短蛸亲体进行栖息、产卵和护卵。
DB 3207/T 1029 —2022
2
密度
宜为 10 只/m2~20 只/m2,雌雄亲体比例宜 1:1~3:1。
环境条件
水质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蓄养水温宜 12℃~ 16℃,促熟产卵水温宜 16 ℃~ 20 ℃,昼夜温差
小于 2 ℃,盐度宜 27~31,光照应 500 Lx~1000 Lx,pH值应 7.8~8.6,溶解氧宜 5 mg/L以上。车间
有遮光设施,保持期间环境稳定。
饵料
投喂小杂蟹、脊尾白虾、双壳贝类等鲜活饵料,日投喂量宜为亲体体重 5 %~15 %,同时应以亲
蛸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日常管理
流水培育,日换水量宜为培育水体的 50 %~100 %,每日清理残饵、粪便等污物。
6 交配、产卵与孵化
交配
雌性亲体栖息于巢穴内,雄性亲体生活在巢穴外,茎化腕伸入雌性体内,行体内受精。
产卵
亲蛸摄食量明显减少是产卵征兆,此时应细心查看每一个陶罐内隐蔽亲体,如发现产卵个体,应
及时转移到孵化池,将巢穴用 40 目~ 80 目纱网封口,集中孵化产卵。
护卵孵化
6.3.1 孵化条件
短蛸受精卵孵化有效积温约为 421 ℃•d。水温宜 16 ℃~ 24 ℃,盐度宜 29~31;光照应 500 Lx~
1000 Lx;pH值应 7.8~8.6,溶解氧宜 5 mg/L以上。
6.3.2 孵化管理
将亲蛸连同卵和蛸巢一并移到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期间,亲蛸护卵,保持环境安 静。流水,日流
水量宜为总水体的 2 倍以上。宜每 2 d在蛸巢周围投喂适量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等活体饵料。 发现
护卵亲体死亡,需把受精卵收集起来,放至筛绢网上进行流水孵化。此时用水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防止受精卵霉变;如出现霉变受精卵要及时清理。 孵化时间与水温有关,在 20 ℃温度下,约 40 d。
DB 3207/T 1029 —2022
3 7 苗种培育
培育用水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培育水质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
理后使用,养殖用水和备用海水温差应小于 2℃。
培育池
以水泥池为宜,面积 10 m2~30 m2,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
苗种培育
7.3.1 规格和密度
初孵苗种全长 0.8 cm~1.1 cm,培育密度宜 500 只/m3~1000 只/m3。随着苗种的生长,幼体附底
后密度逐步降低至 100 只/m2~300 只/m2。
7.3.2 投放蛸巢
10 d 后,宜投放壳长 3 cm~5 cm的双壳贝类的壳、白色 PE管作为穴巢,均匀排列,管径约 1
cm~2 cm,管长宜 5 cm~8 cm,5 根~ 8 根宜为一组捆绑起来,铺设在池底部。
7.3.3 培育管理
7.3.3.1 环境条件
盐度宜 29~31;水温宜 23 ℃~ 25 ℃; pH值宜 7.8~8.6;溶解氧宜 5 mg/L以上;光强宜 500
Lx~1000 Lx。为减少幼体受到外界刺激(主要是机械刺激)而喷墨,尽可能减少幼体倒池等操作。
7.3.3.2 投饵
以卤虫无节幼体、蟹大眼幼体、糠虾等活体动物饵料做为开口饵料,每日投喂 2 次~ 3 次。种苗
附底之后投喂蓝蛤、菲律宾蛤仔苗、卤虫成体等鲜活饵料。
7.3.3.3 病害防控
病害以防为主, 用水经沙虑池过滤。 通过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及透明度, 控制病害发生。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要求。
7.3.3.4 日常管理
日换水量宜为培育水体的 20 %~50 %,每天及时吸除残饵、粪便等污物。
DB3207T 1029—2022 短蛸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4: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