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41083.1
(22)申请日 2022.08.04
(73)专利权人 云南台圆精密机 械有限公司
地址 653200 云南省玉 溪市研和工业园区
峨山双小片区
(72)发明人 马兴荣 马丽珍 马涛
(74)专利代理 机构 玉溪锐正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3221
专利代理师 郑兴平
(51)Int.Cl.
B01D 50/60(2022.01)
B01D 47/02(2006.01)
B01D 46/02(2006.01)
B24B 19/00(2006.01)
B24B 41/00(2006.01)B24B 41/06(2012.01)
B24B 55/06(2006.01)
B24B 55/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机床 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
分离回收装置, 涉及数控装备制造技术领域, 解
决了铸件打磨时粉尘扩散的问题, 同时还能够通
过不同手段对不同粉尘颗粒进行分别收集回收。
包括遮尘罩 (1) 、 若干个安装在支架 (2) 上且与同
一组滑轨 (3) 相配合的可移动工作台 (4) ; 还包括
从地面倾斜向下延伸的阶梯通道 (11) , 以及设置
在阶梯通道 (11) 下方的空心收集仓 (12) ; 能够有
效减少灰尘颗粒在生产车间内的飘扬, 减轻对车
间环境的破坏, 其次, 打磨工位为可移动结构, 配
套设置不同等级的颗粒收集机构, 使产生的微
型、 中型以及大颗粒均能通过管道吸附或者开槽
的工作台下落后输送到回收仓 (8) 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8166439 U
2022.12.30
CN 218166439 U
1.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遮
挡及收集部分;
所述遮挡及收集部分包括遮尘罩 (1) 、 若干个安装在支架 (2) 上且与同一组滑轨 (3) 相
配合的可移动工作台 (4) ; 所述遮尘罩 (1) 为两侧设置端板、 且两端板之间通过以不同角度
连接定型的矩形板拼接而成的中空半开口构件, 其中, 遮尘罩 (1) 的后侧 板与支架 (2) 的后
侧相连接, 并且从二者连接线起, 向上延伸至后侧板顶端的区域内, 后侧板上均匀地开设吸
尘孔 (5) , 并与固定在后侧 板另一面的吸尘管道 (6) 组成中型颗粒收集机构; 同时在所述遮
尘罩 (1) 的顶部, 正对可移动工作台 (4) 的区域内, 同样均匀地开设吸尘孔 (5) , 并与固定在
顶部矩形板另一面的吸尘管道 (6) 组成微型颗粒收集机构; 所述中型颗粒收集机构和微型
颗粒收集机构的吸尘孔 (5) 均通过吸尘管道 (6) 连接至收集排放芯 (7) , 收集排放芯 (7) 下方
设置回收仓 (8) ;
所述可移动工作台 (4) 整体为长方体, 由外围的矩形框和中间的芯部构成, 所述矩形框
的四条边均呈倾斜形状, 防止颗粒堆积; 所述芯部与外围的矩形框相连接, 并且开设若干条
贯穿整体且等距平行排列的、 用于固定待打磨 机床铸件的T型槽 (9) ; 可移动工作台 (4) 正下
方设置有一级连续回转带 (10) , 承接从T型槽 (9) 中落下的大 型颗粒;
所述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还包括采用半入地结构的罐体及回收部分, 包
括从地面倾斜向下延伸的阶梯通道 (11), 以及设置在阶梯通道 (11) 下方的空心收集仓
(12) ; 阶梯通道 (11) 的底部与所述支架 (2) 的底部相连接, 在阶梯通道 (11) 的下方、 沿其倾
斜坡度设置一个收集槽 (13) , 收集槽 (13) 的下端部与设置在空心收集仓 (12) 底部的二级 连
续回转带 (14) 相接触; 所述二级 连续回转带 (14) 与回收仓 (8) 相连通, 方向与一级 连续回转
带 (10) 相垂直, 并且一级连续回转带 (10) 的出料端位于二级连续回转带 (14) 的上方, 其收
集的大型颗粒汇集到二级连续回转带 (14) 上, 最终输送至回收仓 (8) 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
集排放芯 (7) 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包括颗粒暂存罐 (701) 、 过滤芯 (702) 、 过滤棉 (703) 、 负压
风机 (704) 、 排放风管 (705) ; 所述颗粒暂存罐 (701) 将过滤芯 (702) 和过滤棉 (703) 整体包围
在内部, 其中过滤芯 (702) 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倒置圆台构件, 其上端开口覆盖过滤棉 (703) ,
下端开口紧贴颗粒暂存 罐 (701) 的底板, 上下开口之间的过滤芯 (702) 主体表 面均匀设置过
滤孔, 并在内层贴附褶皱状的无纺布过滤层 (706) , 另外, 所述过滤芯 (702) 的上端开口由多
个向内凸起的空心开孔圆柱 (707) 组成, 并在其出口处设置过滤棉 (703) ; 在颗粒暂存罐
(701) 的上端连接负压风机 (704) , 通过抽风管连通颗粒暂存罐 (701) 和过滤芯 (702) , 负压
风机 (704) 的另一端则连接排放风管 (705) ; 所述颗粒暂存罐 (701) 下方正对回收仓 (8) , 且
颗粒暂存 罐 (701) 的底板为可开合结构, 颗粒暂存 罐 (701) 内的回收物质可实时或根据需要
进入回收仓 (8) 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
所述收集 排放芯 (7) 后端设置水幕除尘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66439 U
2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装备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
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型数控机床的主要部件, 如主轴、 工作 台等均是通过铸造成型后通过精加工制
造所得, 在这个过程中, 第一步就是对机床铸件进 行初步修整, 包括打磨、 去毛刺; 在铸件的
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 这些金属粉尘对环境和人员有害, 但是具有一定的回
收价值, 因此在机床 铸件的打磨修整过程中有必要对金属粉尘进行回收。
[0003]现有的铸件打磨, 多采用负压吸收粉尘后进行收集的方式, 由于影响因素太多, 特
别在吸附装置多数是固定的, 但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不一直是固定的, 这就导致在操作现
场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虽然有的现有技术方案采用设置了可移动吸尘头的粉末回收箱体,
以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铸件, 满足不同尺寸的铸件打磨使用, 例如 “一种铸件打磨粉体回
收装置CN202022752261.2 ”, 但由于在生产现场经常需要对铸件进行调度运输以及进行工
具更换, 因此多数是在一个较大 的开放空间进行作业, 这导致粉尘杂质的清理回收较为困
难; 同时, 在 进行铸件修整时, 产生的颗粒大小不一, 较小的粉尘可以被吸尘头抽走收集, 但
是体积较大 的颗粒根本吸不动, 只能掉落在放置铸件的平台或轨道上, 时间一长就会堆积
硬化, 很难清理, 如果为了能够将这些大颗粒吸走而 大幅增加抽吸功 率, 考虑到大颗粒所占
比例较小, 又会大大增加能耗而提高成本, 因此, 需要提供一种尽量防止粉尘扩散, 同时还
能够通过不同手段对不同粉尘颗粒进行分别收集回收的铸件清理杂质回收装置 。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床 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其特征
在于, 包括设置在水平地 面上的遮挡及收集部分;
[0006]所述遮挡及收集部分包括遮尘罩1、 若干个安装在支架2上且与同一组滑轨3相配
合的可移动工作台4; 所述遮尘罩1为两侧设置端板、 且两端板之间通过以不同角度连接定
型的矩形板拼接而成的中空半开口构件, 其中, 遮尘罩 1的后侧板与 支架2的后侧相连接, 并
且从二者连接线起, 向上延伸至后侧板顶端的区域内, 后侧板上均匀地开设吸尘孔5, 并与
固定在后侧板另一面的吸尘管道6组成中型颗粒收集机构; 同时在所述遮尘罩1的顶部, 正
对可移动工作台4的区域内, 同样均匀地开设吸尘孔5, 并与固定在顶部矩形板另一面的吸
尘管道6组成微型颗粒收集机构; 所述中型颗粒收集机构和微型颗粒收集机构的吸尘孔5均
通过吸尘管道6连接 至收集排放芯7, 收集 排放芯7下方设置回收仓8。
[0007]所述可移动工作台4整体为长方体, 由外围的矩形框和中间的芯部构成, 所述矩形
框的四条边均呈倾斜形状, 防止颗粒堆积; 所述芯部与外围的矩形框相连接, 并且开设若干
条贯穿整体且等距平行排列的、 用于固定待打磨 机床铸件的T 型槽9; 可移动工作台4正下方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8166439 U
3
专利 一种机床铸件清理后杂质分离回收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9:03: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