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38 DB5305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7 -15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5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和团、李玉华、李志杨、刘猛道、蔺应达 、杨丽娟、邢贵荣。 本文件所确定的技术指标按绿色食品A级标准执行。 本文件附录A、C、E、F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D为规范性附录。 I DB 5305/T 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茬口安排、大棚建造、 辣椒栽培管理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32950 鲜活农产品标签标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896 绿色食品 产品抽样准则 NY/T 944 辣椒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3.1 冬春大棚辣椒 指在适宜区域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的秋延后或越冬茬辣椒。 3.2 水肥一体化技术 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 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定时、 定量供给作物的技术。 3.3 门椒 指辣椒植株上第一朵花序所结出的果实。 3.4 辣椒膨果期 辣椒果实长至一定长度时,果实便进入膨大期,这一时期叫辣椒膨果期。 1 DB 5305/T 55—2021 3.5 辣椒膨果期 辣椒果实长至一定长度时,果实便进入膨大期,这一时期叫辣椒膨果期。 3.6 辣椒坐果率 指辣椒实际果数与总开花数的百分比。 3.7 辣椒多花现象 指辣椒分支多,开花多,坐果少的现象。 4 生产环境 4.1 种植区划 根据辣椒各生育时期对光、热、水、气、土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辣椒产品的最佳上市时间,结合 当地实际,将保山市冬春大棚辣椒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区域和次适宜区域。 4.1.1 适宜区域 海拔860 m~1350 m,年均温17.0 ℃~22.0 ℃,年降雨量700 ㎜~1000 ㎜,无霜期≥330 d,土 壤类型为砂壤土或壤土,pH 5.5~7.0。 4.1.2 次适宜区域 海拔1350 m~1700 m,年均温15.5 ℃~17.0 ℃,年降雨量800 ㎜~1200 ㎜,无霜期≥270 d,土 壤类型为壤土或粘壤土,pH 6.5~7.5。 4.2 环境条件 4.2.1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2 生产用水 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 5 大棚建造 5.1 大棚类型 大棚类型按支架结构分为竹架大棚、水泥预制桩大棚和钢架大棚。 5.2 大棚材料 主要由拱杆、横杆、立杆、铁丝、大棚膜组成。 5.3 大棚规格 大棚的长度视田块长度确定,一般在40 m~60 m较适宜,宽度依据地块大小决定,一般在4.0 m~ 6.0 m,棚高在2.0 m~2.2 m,可建单个棚或连棚。 2 DB 5305/T 55—2021 5.4 竹架大棚建造 竹杆顺棚沟依次两边对应插立,插入土0.3 m~0.4 m,间距为0.5 m~0.7 m,然后将两边对应插立 的竹杆依次向内合拢,调整好高度后用铁丝固定,再将横杆由高到低顺次固定在拱杆上,横杆总的分为: 顶杆1排、侧杆每边2排。调整好拱度和平整度,再将门的立杆固定好,大棚两头各留一门,高1.6 m、 宽1.2 m。大棚建好后,棚的外围四周设一条排水沟。 5.5 扣膜 先量好棚的横拱边缘长度,以此长度将大棚膜裁剪,扣膜时由北向南依次扣压于骨架,大棚膜与骨 架保持紧贴,棚膜与地面接触的四周用泥土将膜压实。 5.6 水泥预制桩大棚、钢架大棚 两种类型大棚参照竹支架大棚调整执行。 6 品种选择 6.1 良种选择 品种选用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耐储运的良种。品种选择参考 本文件附录 A。 6.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的标准的规定。 7 育苗 7.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块平整,光照条件好,方便管理的大棚作为育苗大棚。 7.2 营养土 7.2.1 商品营养基质 使用国家注册登记的合格产品。 7.2.2 自制营养土 常用材料有蛭石、珍珠岩、草炭、腐熟有机肥、备用表土,备用表土可采用前茬(非茄科作物)0.05 m~0.1 m 的表土,腐熟有机肥可采用袋装有机肥,经过翻晒、过筛后备用。自制营养土按蛭石:备用 表土:腐熟有机肥=1:5:4 比例配置,搅拌均匀后置入营养盘。 7.3 育苗时间 适宜区域于8月上旬至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3月采收;次适宜区域于9月下旬 至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翌年3~5月采收。 7.4 种子处理 3 DB 5305/T 55—2021 播种前浸种消毒,用25 ℃~30 ℃清水浸种3 h~4 h,取出种子滤水0.5 h~0.8 h,用50 %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净重的0.2 %~0.5 %拌种。 7.5 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漂盘育苗、穴盘育苗,一般选用50孔(10×5)、72孔(12×6)PS材质的穴盘。每穴 播种1~2粒,播种后覆盖0.005 m~0.01 m营养土,浇足水后加盖草苫并浇湿,最后加盖地膜增温保湿。 7.6 苗床管理 播种后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 ℃~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6 ℃~18 ℃,待50 %种子出芽后,及 时撤去地膜和草苫,根据苗床干湿情况及时适量补充水分。等幼苗出齐后,可适当通风降温,白天温度 控制在22 ℃~26 ℃,夜间16 ℃~18 ℃。苗期及时拔去营养盘内杂草,移栽前5 d~7 d充分炼苗。 8 整地起垄 8.1 土地耕整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前茬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前茬 作物秸秆、杂草及地膜,耕作深度不小于0.3 m。 8.2 起垄覆膜 以1.1 m间距开沟,沟深0.2 m~0.25 m,往沟中集中施入基肥后以沟为中心平沟拉线起垄,垄高0.1 m~0.2 m,垄面宽0.6 m,沟宽0.4 m~0.5 m,做好垄面后铺设滴灌带,滴灌带铺设于垄面中央,覆盖 地膜待移栽。地膜应符合GB 13735规定。 9 移栽及管理 9.1 移栽苗龄 辣椒苗长到5~6叶期,苗龄40 d~50 d适时定植壮苗。 9.2 壮苗标准 苗高18 cm~20cm,茎粗0.5 cm~0.6cm,主茎6~7叶一心,叶深绿,顶心嫩绿,真叶与子叶健壮, 白根较多,一级根40条左右。 9.3 种植密度 2 采用双行单株错株定植,株距0.35 m~0.4 m,行距0.4 m~0.45 m,每667 m 定植3200~3500株。 9.4 浇定植水 定植后用10 %硫磺悬浮剂+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足定植水。 9.5 施肥 9.5.1 施肥原则 辣椒施肥应符合NY/T 394和本文件附录B的规定,施肥种类参考本文件附录C。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 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质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4 DB 5305/T 55—2021 9.5.2 基肥 2 每667 m 施商品有机肥800 kg~1000 kg,复合肥(15-15-15)20 kg~25 kg。基肥可采用撒施和 集中施肥,撒施是在耕田前均匀施入;集中施肥开沟后施入,施入后平沟起垄。 9.5.3 追肥 2 移栽后20 d~25 d,每667 m 追施复合肥(15-15-15)10 kg~15 kg和尿素5 kg~10 kg,根据苗 2 情追施1~2次;盛花期和膨果期注意高钾肥和磞肥的补充使用,每667 m 追施含高钾复合肥(15-8-20) 10 kg~15 kg和尿素8 kg~10 kg,磞肥2 kg~4 kg,根据辣椒长势适度控制施肥量及次数。追肥方法 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9.6 科学管水 幼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浇水可采用滴灌设施结合施肥进行。 9.7 修枝整形 待门椒以下最长侧枝长至0.12 m~0.15 m时进行整枝打杈,整枝时将门椒以下侧枝、嫩芽及老叶抹 去,培养单干株型;其次是在辣椒第5~6级分枝后开始整枝,对第5~6级以后对称式生长的每对分枝应 留一枝生长,另一枝留1果,留2~3叶打尖,控制“多花现象”,提高座果率,进入膨果期后及时固枝, 防止倒伏。 9.8 调节棚内湿度 辣椒生长的温度在15 ℃~35 ℃,其中初花期温度在16 ℃~25 ℃(白天温度在20 ℃~25 ℃,夜 间温度在16 ℃~20 ℃),挂果期的最适温度在25 ℃~28 ℃;最适土壤湿度为50 %~55 %,最适空气 相对湿度为60 %~75 %。 9.9 病虫害防治 9.9.1 防治原则 病虫害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开展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 治为辅的防治措施,同时辣椒防治病害时应结合虫害防治,杜绝昆虫类传染源。 9.9.2 病虫害种类 主要防治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螨虫、白粉虱、蚜虫、烟青虫、蓟马等。 9.9.3 综合防治 9.9.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换茬,调整播期、避开病虫高峰,及时除草,合理肥水管理,建立无病株 留种田等来消灭、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9.9.3.2 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用兰板诱杀蓟马类害虫;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 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等害虫。 9.9.3.3 化学防治 5 DB 5305/T 55—2021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 3
DB5305-T 55-2021 保山市冬春大棚鲜食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4:22:29上传分享